来到医院就诊的患者,不论患处大小,对病人来说都是一种痛苦;不管疾病轻重,患者都希望得到专业的诊疗、充满人文关怀的服务以及整洁便捷的诊疗环境。良好的诊疗环境对病人的康复有着积极影响意义。行动不便、肢体存在障碍的患者更是如此,往往既要承受患病的痛楚还要克服自身行动不便的障碍。残障人士独立就诊,患者自身会存在悲观、烦躁、焦虑等情绪,更需要医疗机构体贴、周到的关怀和帮助。
2024年5月19日是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亚洲必赢路线在党支部领导下,由院办公室、客服部、后勤办公室发起,联合综合门诊、血透室等部分临床科室护士长,在院内实地开展“打通残障患者就诊最后一厘米,全程通行无障碍”演练活动。行政人员、护士长通过“角色扮演”“沉浸式体验”的方式,发现院内当前无障碍设施漏洞、补齐无障碍标识短板、优化无障碍通行路径,力求在“第三十四次全国助残日”之际,以实际行动关心、帮助残疾人,打造“残障友好型”医院,为残疾患者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就医环境。
此次无障碍演练主要模拟独立就诊的门诊残障患者及坐轮椅出行的透析患者,在院内可能涉及到的全就诊流程,涵盖:挂号缴费、预检分诊、采血化验、拿药取药、输液治疗、透析患者入离院等。同时切身体验院内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停车位、无障碍电梯及残障人士乘低区电梯转高区电梯路径等,直观了解无障碍通道和卫生间的实际使用情况。通过实地演练,发现多项不足之处,如:电梯厅玻璃门阻碍通行、高低区电梯中转标识不清、无障碍卫生间杂物堆积等。针对发现的问题,能立即整改的现场通知相关科室进行限时整改,无法现场改善的,医院制定具体改善方案由后勤部门、宣传部门执行整改优化。例如:增加无障碍通道的指示牌和扶手,提高通道的通行安全性;优化卫生间的布局和卫生,提高使用的便捷性和舒适性;加强无障碍设施的维护和管理,确保其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增加无障碍标识及地标导识线,方便无障碍患者识别。
此外,医院客服部长期开设无障碍服务,对于独自来院就诊的残障人士、特别是视障人士,可在医院门诊大厅服务台寻求客服人员帮扶,届时会有专人陪同其就诊过程,以及处理残疾人患者在就医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等。
人文关怀看似细微,但对于残疾人患者来说却可能影响到他们的就医体验和身体健康。亚洲必赢路线长期以来以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为宗旨,在未来的工作中,将持续关注残疾人患者,希望在实际就诊过程中,残疾人患者能切身感受到就诊过程的便捷,帮助他们减轻独自就诊的身体负担和心理压力,使他们在就医过程中感受到更多的关爱和尊重。
关爱残疾人,从我做起,那如何预防残疾,通过以下汇总的一些小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预防残疾的发生。
问:什么是残疾预防?
答:因为疾病和伤害可以预防,那么残疾同样可以预防。残疾预防是针对常见的致残原因,如遗传、发育、外伤、疾病、环境、行为等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措施和方法,预防或减少致残性疾病和伤害的发生,限制或逆转由伤病而引起的残疾,并在残疾发生后防止残疾转变成为残障。
问:我们身边主要的致残原因有哪些?
答:我们身边常见的致残原因有三大类:
一是遗传和发育因素;
二是环境和行为因素;
三是伤害与疾病因素。
这三类因素交叉作用,造成残疾。
问:什么是先天性残疾和后天性残疾?
答:导致先天性残疾的常见原因有近亲婚育,遗传因素,子宫内发育缺陷,父母吸毒、吸烟、嗜酒等不良行为,妊娠期患某些疾病、服用不当药物,生产中胎儿缺氧、损伤等。
后天性残疾也称获得性残疾,导致后天性残疾的因素主要有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如乙型脑炎、麻疹、糖尿病、高血压、精神疾病等;意外伤害可以导致残疾,如交通事故、工伤、辐射和其他伤害。
问:怎样预防疾病致残?
答:人类所患疾病通常分为传染性疾病和非传染性疾病。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传染性疾病有:
脊髓灰质炎即小儿麻痹症是人们非常熟悉的,可引起肌肉萎缩、肢体畸形;
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可影响脑功能,引起失语、强直性瘫痪、智力障碍、精神失常等;
沙眼也是一种传染病,可以影响视力,重者致盲;
还有许多传染性疾病如麻风病、麻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都可能致残。
预防传染性疾病的关键是提高易感人群的免疫力,主要措施是:锻炼身体,加强营养,预防接种,提高人群的免疫力,免受传染病的侵袭。预防传染性疾病的三个重要环节是: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常见的容易导致残疾的非传染性疾病,如高血压可导致偏瘫、糖尿病可致视力残疾和截肢、帕金森病导致身体运动障碍,还有老年性痴呆等疾病导致智力下降。
预防非传染性疾病致残,首先要树立爱护身体的意识,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此外还要有合理科学的健康饮食,保证每天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摄取低热量、低盐、低糖饮食;坚持每天适量地运动如慢跑、游泳、散步等;戒掉烟酒、毒品,改掉药物依赖等不良行为;如身体感到不适或有症状出现时,应尽早到医院诊断、治疗和康复;遵医嘱进行血压、血糖、血脂等方面的监测;按时合理服用药物,避免并发症和残疾的出现。
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海淀区卫计委 | 北京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